|
|
|
留言作者/內容〈460〉 | |
![]() |
《手不捉金銀》 本經是我在14年前翻譯的經文,如今讀來,仍對「正法」與僧伽清淨聖潔的戒律感動不已。 與大家分享。 http://www.charity.idv.tw/1/a17.htm |
![]() ![]() |
留言作者/內容〈459〉 | |
![]() |
《增上心經》 本篇《中阿含經》的《增上心經》與巴利聖典《中部》第20經《Vitakkasaṇṭhānasuttaṃ 》的內容完全相同。本經是我在2年多前所翻譯的經紋,內容是佛陀教導大家如何正確修持的禪定方法。 本篇經文可謂諸經典中的「重中之重」、「精華中的精華」,因為它集結了《大念住經》與《念身經》的重點精髓,而其中有修行方法與《大念住經》與《念身經》的內容完全相同。曾有許多長老、尊者、居士等對於本篇經文中的修行技巧做出了不同的解釋,而究竟哪一種方法才正確?歡迎大家親自以身試「法」找答案。 http://www.charity.idv.tw/n/n67.htm |
![]() ![]() |
留言作者/內容〈458〉 | |
![]() |
人間的厲鬼 這則社會新聞就是告訴我們,人有時候真的比鬼恐怖😨。新聞中的徐姓男子的行為像不像極了恐怖鬼片中厲鬼的行為😱?只差徐姓男子現在還是個活人而已。 我們以佛陀教導我們的「正法」來觀照思惟這起社會案件。新聞中的這個徐姓男子雖然目前還是個活人,但他的心(情緒、思維、行為...也就是:受、想、行、識)都與厲鬼道相應,如果一旦他死亡,依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鬼的身與心)、名色緣六入(鬼的諸根)、......恐將立即轉生為厲鬼,或毒蛇一類的毒物,總之與三惡道相應,我們都應以此為鑑,正見、正念、正思惟、正業....八正道具足🙏。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3221552 |
![]() ![]() |
留言作者/內容〈457〉 | |
![]() |
《福 經》 本經與巴利聖典《相應部》第1經第52篇《Ajarasāsuttaṃ》的內容完全相同。 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發財? 如果說,勤奮的人就能發財?那還有誰比勞工更勤奮? 如果說,聰明的人就能發財?那麼至少好多有錢人都不是非常聰明,甚至有些是嚴重需要提高智商的人; 如果說,學歷高的人就能發財?那肯定不是,因為很多小學沒畢業的大老闆,比比皆是; 如果說,有關係、有背景、有門路、走潛規則的人,就一定能發財?這也不一定,這一類的人有一些的確有發財,但倒楣的也不在少數; 歸根究底,答案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有福之人才能發財! 在《松下幸之助的智慧》一書第三篇中曾有一段描述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成功經驗:「在松下幸之助看來,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有百分之九十是老天的安排,有百之十是個人的努力。這種看法似乎有些宿命色彩,百分之十的人為努力,其他的絕大多數是掌控在天命之中。其實是要人們在主觀的努力基礎上,保持樂觀的心態、情緒,老天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夠成功。與此同時,松下幸之助的觀點也想說明,人們不要慾望熾燃,不要做不切實際的事情,不要讓野心勃勃過於膨脹。上天給我們安排百分之九十,只要相信在自己百分之十的努力下,好運必定降臨。」(參見《松下幸之助的智慧》第三篇第255頁) 社會上有諸多所謂的「成功人士」在媒體前受訪時,總愛刮刮而談自己的成功經驗。他們有很多人總認為自己世俗的成功都是歸功於自己過人的聰明才智與努力,他們瞧不起「魯蛇」,他們認為「魯蛇」就是笨、就是懶、就是不夠努力! 但,這些人在他們過度膨脹自己的同時,卻有很大的一塊「黑數」不敢訴之於媒體公眾前,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到死恐怕都不敢承認的真正成功因素,那就是~~「機運」。 曾有一位投顧企業家總愛到處演講自己的成功心法,他在聽眾前口沫橫飛、刮刮而談其成功經驗;但,一回頭轉身面對其家人親友竟說:「哈!!其實,我哪知我的運氣竟會這麼好!」 佛陀在本經中說: 福非火所燒, 風亦不能碎; 福非水所爛, 能浮持世間。 福能與王賊, 勇猛相抗敵; 不為人非人, 之所來侵奪。 佛陀的真實語道出了「福」對還在生死輪迴中芸芸蒼生的重要性,而且是不分出家或在家人。對於在家人,貴人與有利的環境是世俗成功的必要因緣,也就是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就算是一個修行人,如果他沒有「福」,他便遇不到善知識,他就必須浪費時間在黑暗中摸縮,嚐盡各種錯誤與失敗。 因此,「法」與我們自己的「福德善業」才是最保險的保險,才是我們遇到危急時可以救我們度過難關的貴人與護法天神,才是我們在漫漫長夜生死苦海中可以真正依靠的「善知識」,才是最不可思議的神蹟。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291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8/6/27農曆五月十四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28.htm |
![]() ![]() |
留言作者/內容〈456〉 | |
![]() |
|
![]() ![]() |
|
![]() |
悄悄話 2018/6/25 下午 07:02:37 - 1樓 |
留言作者/內容〈455〉 | |
![]() |
謝謝您 又增加了許多法的故事 又可以分享了 |
![]() ![]() |
留言作者/內容〈454〉 | |
![]() |
《邪見經》 本篇經文與《佛說邪見經》的內容完全相同,是佛陀般無餘涅槃後,有外道修行人對於佛陀在世時對於十四無記的問題都不予回答的現象感到好奇,因而前來詢問阿難尊者。 經文中的這些問題,就跟我們現今常聽到的問題很相似,例如:佛陀滅度(般無餘涅槃)後,究竟去了哪裡?有人說是居於常寂光凈土,但這種凈土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在六道輪迴的世界中它到底在哪裡呢?如果不在六道世界,那是否表示在六道之外還另有一個第七道的世界時空存在呢(七道輪迴?)?又如果佛陀死後還存在,那應該就表示他還有來生,又怎能說已解脫輪迴呢?又比如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是真有一個實體時空世界的存在?還只是一個虛幻的心理想像時空呢?所謂的「十萬億佛土」究竟是實質物質距離?又或者是思惟上的一種虛擬距離呢?對於這些問題若打破砂鍋問到底,相信誰也回答不了,而且都會犯邏輯上的謬誤,並衍生製造出新的問題。 從這篇經文中,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啟示,就是對於那些子虛烏有、動機不良、根本不成立的假議題,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理會,也不要浪費時間鑽研。佛陀對於這些問題都不予回答,也不作任何表態,但這並不表示佛陀不清楚這些問題或者刻意迴避這些問題,而是這些問題本來就是不存在、沒有意義的假議題,因為其大前提從根本出發上來說就是錯的;因此,就算佛陀說了,聽的人也只會鑽牛角尖鬼打牆,並繼續製造出新的問題,無止無盡糾結到下一生,徒增疑惑與煩惱。 選譯自《中阿含經》第220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8/6/20農曆五月初七之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n/n91.htm |
![]() ![]() |
留言作者/內容〈453〉 | |
![]() |
|
![]() ![]() |
留言作者/內容〈452〉 | |
![]() |
無記—佛陀的緘默 本經與《別譯雜阿含經》第195經、巴利聖典《相應部》第44經第10篇《Ānandasuttaṃ》(《阿難經》)的內容完全相同。 本經中的外道遊方修行人是出身自古印度的婆蹉種族,因此,婆蹉種是古印度種族的名稱,而非人名。這位修行人經常來向佛陀請法,在佛經中可多次見到他出場的身影。他的問題多半環繞在以下如:命異身異、如來(阿羅漢)死後還存不存在、世間到底是「常」還是「無常」、世間是「有邊」還是「無邊」等形而上的哲學問題。 這位沙門是一個正直、老實的修行人,對於疑惑的問題,一向抱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心追到底,才會有這麼多問題,但他並非故意刁難。佛陀當然也知道他的個性,因此多半還是耐心開導他,只有在認為不回答比回答對他更有好處的情況下,佛陀才會保持緘默,一如本經的情形。 佛陀在本經中指出這位修行人的問題出在他的思維邏輯固執於極端對立的「二分法」,也就是所謂的「邊見」。因為執著對立的「二分法」,因此他看待事物的邏輯就必然若不是「實有」就是「實無」這兩種極端的結論,也因此不管他怎麼深入討論「我」的有與無,結果都是錯的。 不管經中的這位修行人所說的「我」所指為何,他的邏輯都認定要嘛就是有一個永恆真實不變的「我」,姑不論這個「我」是「神我」、「梵我」、「大我」、「自我」、或「靈魂」…;要嘛就是這個「我」於這一生結束後便完全消失,魂散魄滅,於人間蒸發。 也因此,佛陀認為不管他回答「有我」或「無我」,都會令這名修行人墜入原先的邪見。然而,佛陀的正見緣起當然不許有我之見,但若對他說「無我」,恐令他墜入「斷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往後他將會視一切道德、善惡價值、倫理規範、法律、業力因緣果報等等為無物,而這比「有我」見的後患更加嚴重。 由於緣起甚深難解,因眼前的這名修行人的波羅蜜尚未成熟,不宜對他說因緣生滅之正法,因此佛陀對他的提問選擇緘默不回答。 然而,根據《雜阿含經》第964經的記載,這位修行人因精進不捨求法,最後他終於皈依佛陀,加入僧團,並證得阿羅漢果。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961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8/6/12農曆四月二十九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27.htm |
![]() ![]() ![]() |
留言作者/內容〈45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