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very留言板| |版主主頁| |版主管理| |免費申請| |功能特色| |虛擬主機|  

祇樹給孤獨園林

歡迎光臨給孤獨園林。 請各位到此一遊的訪客切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也不可觸犯法律,否則後果請自負。 《吉祥經》有云:「適時論法義,此謂真吉祥」。希望大家善用留言板的功能,認真、理性、誠實的探討法義,增長彼此的智慧,此謂功德無量。

因為有瘋狂偏執的愚痴網友在留言板上作亂,因悲憫他(她)的惡行,不使他(她)增加惡業,故而不得已暫時關閉留言板,懇請愛護本網站的法友見諒,並繼續給予支持及鼓勵。

真正修行好的人一定心胸開闊,能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意見與觀點。

我們應該牢記佛陀教導我們應善護自己的身口意,而口業就包含了四種: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現今的網路虛擬世界,大家都使用鍵盤,一樣是口業的呈現。

千萬不要逞一時口(筆)快、口(筆)無遮攔去傷別人,也不要以為躲在網路的虛擬世界就可以用鍵盤恣意去攻擊別人;如果我們放任口(筆)業去傷害別人,就一定會有看不見的小人在某一天從天涯海角的遠方,穿越網路,在今生,或來世,乃至生生世世,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攻擊或誹謗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我們也曾經是別人看不見的小人,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

願大家共勉之。


 

 



新增留言 | 搜尋留言


留言作者/內容〈859〉

慧解脫/須深盜法經

慧解脫/須深盜法經
 
本經與巴利語聖典《相應部》第12經《Susimasuttaṃ》及《雜阿含經》第347經等諸經文的內容都完全相同。
 
本經是非常有名且極為重要的一篇經文,也是在佛教界引起爭議的一篇經文。為什麼說引起爭議呢?因為本經文中提到了「不修禪定而得慧解脫」的概念,因此,從部派佛教以後的諸佛教論師對此便有了分歧的見解。
 
一般通說堅持阿羅漢一定要具足「戒」、「定」、「慧」三學才能達到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知見成就等阿羅漢的成就。
 
另一派論師則認為有一種阿羅漢並不需要修四禪八定便可臻阿羅漢的成就,這種阿羅漢又稱為「純觀阿羅漢」或「乾觀阿羅漢」。
 
以上兩種分歧見解的爭論迄今不休,然而我們姑且先把以上兩種爭論擱置一旁,且客觀忠實翻譯本經文,實地深入探討經文中要傳達的如來真實意。
 
本經文的重點在於佛陀說的「先法智、後比智」,也就是《雜阿含經》第347經中的「先知法住,後知涅槃。」。佛陀的這句話已經很清楚地點出修行的次序步驟(次第),也就是先得「法住智」,再來修「涅槃智」。何以證明真的如此?我們再去看經文中說的「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即可證明。
 
換言之,這篇經文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當善男子知「法住智」、見「法住智」之後,接下來,他就會開始努力平靜自己的身心,專精禪修,遠離六根接觸六境時所緣生的我見、貪愛、染著的綑綁與繫縛,最後證得「心解脫」。
 
其次,這篇經文中的比丘對須深說他自己已「慧解脫」,但他並沒有說他自己是「慧解脫阿羅漢」,因此,這篇經文也非常清楚傳遞了「慧解脫」與「心解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也就是經文中的比丘已如實知(洞悉)四聖諦。他先照見生命生死流轉的實相(十二緣生),便是如實知苦聖諦;當他找出導致生死流轉的因緣(不正思惟、無明、我見、渴愛、貪愛、執取)便是如實知苦集聖諦;當他決意斷除、止滅生死流轉的因緣便是如實知苦滅聖諦;當他身體力行,實際以八正道與三十七菩提分去斷除煩惱的繫縛便是如實知苦滅道跡聖諦。
 
以上,就是所謂的「法住智」。然而,這名比丘雖已知、已得「法住智」,卻不代表他已得「後比智」(「涅槃智」),也就是說他從已知「法住智」到獲得「後比智」(「涅槃智」)的過程中間可能還有一大段修行的路要走。因此,接下來他要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經文中所謂的「後比智」(「涅槃智」)就是「心解脫」,也就是已徹底斷除貪愛、染著的解脫成就。
 
我們再回到本經《摩訶僧祇律》的原文,當須深進一步問該比丘是否有天眼通、宿命通及無色定?該比丘也說都沒有,只是說他已了知自己是「慧解脫人」。而巴利語《相應部》的經文也是同樣的記載。
 
有人便據此認為《雜阿含經》第347經的記載在這個地方與《摩訶僧祇律》及巴利語《相應部》的經文有出入,因為在《摩訶僧祇律》及巴利語《相應部》的經文中講的是該比丘自稱沒有神通,而《雜阿含經》則是說沒有禪定。但,我不認為這是重點,因為根據佛教的通說與共識,神通的發起原則上因禪定而緣生,所以以上的諸經文彼此實質上並沒有矛盾,它們說的仍是同一件事, 也就是到底是不是需要修禪定才能證得慧解脫?因此爭點又回到了原點。
 
經文的重點應該在於「慧解脫」不等於「心解脫」,因為經文中的比丘都僅自稱是「慧解脫」或「慧解脫人」,他並沒有說自己是「阿羅漢」。而且,佛陀也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這就表示兩者是不同的概念,是兩件事。
 
四雙八輩各自有各自相應的解脫成就,例如初果聖者的解脫成就是已徹底斷除身見、戒禁取、疑等三結的繫縛、黏著、綁架、耽溺、執著,他(她)已如實明見生死流轉的實相(苦諦),也如實知道生死流轉的苦因(苦集諦),他(她)會去滅除生死苦因(苦滅諦),然而他(她)尚未斷除綁住六根與六境的貪瞋癡(愛欲),因此他(她)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最遲第七次的生死輪迴便可以徹底解脫,而且七次的生死輪迴中他(她)絕對不會墜入三惡道,他(她)已正向解脫、趨向涅槃,而且絕對不會退轉;二果聖者則是貪瞋癡已稀薄,三果聖者則是五下分結已斷除。 以上,這些都可以解釋成不同程度的「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經文中自稱「慧解脫人」的比丘應該就是初果以上的聖者,雖然他已慧解脫,已得法住智,但他仍未得「後比智」(「涅槃智」),也就是綁住他六根與六境的六識所緣生出的貪愛繫縛仍尚未徹底斷除。所以,該比丘的心解脫尚未成功,他仍須精進,他必須進一步去:獨一靜處→專精思惟(禪修)→不放逸住→離於我見→最後才能達到心善解脫(阿羅漢)。而雜阿含經第347經中的「專精思惟」就是禪修的意思。「專精」就是「止」(mindfulness),而「思惟」就「觀」(wisdom)。
 
最後,我們再參照《雜阿含經》第560經與巴利聖典《增支部》第四經第170篇《Yuganaddhasuttaṃ》的經文,這些經文中都提到阿難尊者歸納出「止」與「觀」的四種修行次序與關係,這四種方法都因人而異,每一個人的宿世因緣與波羅蜜都不同,並沒有非得要先修「止」才能修「觀」的道理與說法,「止」與「觀」之間孰先孰後,端視個人的因緣波羅蜜而定,而且都可成就阿羅漢果。
 
「止」與「觀」的次序有如下排列關係:
 
一、先修「止」後修「觀」:也就是先修定,後來才修觀智。比如說,佛陀時代有很多很了不起的外道五通仙人,他們都已臻禪定成就,都已經有雄厚穩固的禪定基礎,只是他們不知道四聖諦,可一旦他們善業成熟遇到佛陀或其他善知識,聽聞了佛法之後,便能立即證悟而成阿羅漢道果。
二、先修「觀」後修「止」:也就是先修觀智,後來才補修禪定。
三、當心意被掉舉等五蓋給緊緊綁架時:這時,可以先調伏五蓋等障礙之後讓「心」入定,便能有所突破。
四、止觀雙運並行:止與觀融合雙運並行。「止」與「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
 
因此,本篇經文中的慧解脫比丘應該就是上開第二種先修「觀」後修「止」(也就是先修觀智,後來才補修禪定)的比丘。
 
選譯自《摩訶僧祇律》之《明單提》九十二事法之六/第五跋渠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4/3/24農曆二月十五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joe21799   Hidden:   2024/3/24 下午 12:50:07 ()

留言作者/內容〈858〉

破布包裹的純金/阿姜賈傳奇

各位法友平安
 
前幾天我收到戒寶尊者的來信,他提到他最近剛完成一本泰國近代聖僧的著作,這一位聖僧的名字是阿姜賈-昆多(Ajaan Jia Cundo),他是阿姜曼的資深弟子,與阿姜摩訶布瓦尊者是同期的森林頭陀比丘。聖僧的父親是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的人士,20 歲時便移民到泰國,並在當地娶了一位泰國女子為妻。阿姜賈繼承了父輩福建人典型的勇敢、直率和與自信的個性。
 
在本書中,阿姜賈講述了自己的一生,他提到了他的母親和父親相識的經過,提到了他童年和青少年時期許多的故事,並描述了他的出家頭陀僧侶生活,他特別強調了他與泰國森林頭陀傳統的一些非常著名的禪修大師一起過了幾十年的森林頭陀僧侶生活。他在書中描述了他一生中發生的許多事件,他生動地描述了他禪修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所發生的關鍵經歷。他認為,一個頭陀比丘如果要致力於實現一切苦的終止,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向前邁進,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這種精進,直至實現涅槃的最終目標。
 
本書的書名為《破布包裹的黃金》(暫譯),因為阿姜曼喜歡這樣稱呼阿姜賈。 他說阿姜賈外表雖粗曠,可內心裡卻有一顆如純金般的心。 戒寶尊者說這本書目前正在美國印刷,印刷的工作應在四月中旬完成,他打算把這本書寄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有機會能了解阿姜賈的一生和他的修行之路。
 
戒寶尊者信中問我是否可以寄一些到台灣?台灣是否有可以免費分送書籍的地方?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可能會在今年四月底開始寄出。
 
但我回信提到我有一個想法,因為台灣的法友大多不習慣閱讀英文版,因此我打算發願替尊者翻譯該書成中文版,屆時,再以繁體及簡體兩種版本在華人世界裡流通。
 
另外,《阿姜曼的修行之道》這本書我的翻譯進度已至三分之二,我一定會把它給完成,但由內容實在過於龐大,加上我照顧失智的母親及其他的外務,如果翻譯完成也不知到何年何月,因此,我計畫先把《阿姜曼的修行之道》中許多聖弟子的傳記先逐一單獨擷取出來個別出版,把他們集結成近代聖僧的傳記,比如終生居住在山林中與天龍八部互動頻繁的阿姜措,還有阿姜考、阿姜布羅姆等。這一個構想,我會先寫信給戒寶尊者,徵求他的同意。
 
今天收到戒寶尊者的來信,表明同意並隨喜我翻譯近代聖僧阿姜賈的傳記,近期他們會寄PDF檔給我。
 
以上

joe21799   Hidden:   2024/3/22 下午 08:24:07 ()

留言作者/內容〈857〉

新的祇樹給孤獨園林

各位法友平安
 
由於因緣的無常變化,之前我用來設計祇樹給孤獨園林網站所使用的frontpage軟體已經停版,為此,我必須將網站所有翻譯的佛經都一篇一篇搬移到wordpress的新網站,但由於我翻譯的佛經是累積了20年以上持八關齋戒時所翻譯的經文,因此,這是一次大搬家,非常耗時耗力,我已初步先暫時設計妥布景首頁,之後會慢慢設計,懇請各位法友繼續支持並給予鼓勵。
 
至於,舊的祇樹給孤獨園林網站,因我是承租pchome匯智虛擬主機,到期日是今年9月,所以9月後我將不再續約,舊的網站也將隨因緣的生滅步入歷史而消失。
 
以下是新的網站:
 

joe21799   Hidden:   2024/3/22 下午 08:20:37 ()

留言作者/內容〈856〉

胰臟癌

胰臟癌是癌症之王,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因此被發現時大多已是晚期,且不可逆轉。我在youtube看到一位醫師講述了胰臟癌的相關資訊,他提到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導致胰臟癌的因素(因緣)大致有以下五點:
 
1、吸菸;2、飲酒;3、肥胖;4、二型糖尿病;5、遺傳基因。
 
這位醫師還提到,除了第5項遺傳基因是我們不可控的因緣外,其餘1~4點皆是我們可以努力去改變與避免的因緣。
 
如果是宿命論或命定論,會認為胰臟癌的發生是命中注定的事件,然而佛教的因緣觀卻不這麼認為,誠如這位醫師所言,我們只要盡力去做到我們可以改變的因緣,剩下不可改變的部分就不應過分焦慮煩惱,因為那就是宿世惡業的因緣果報,不可避免,煩惱也沒用。
 
我有一位好友告訴我,他認識的許多罹患癌症的朋友,每一個都是非常重視養生的人,不管運動、瑜珈、乃至飲食都非常講究到位,可是他們依然罹癌。
 
我的好友跟我討論,他的這些罹癌的朋友們非常不能接受何以自己如此重視養生卻仍罹癌的事實?不過,他提到他的這些罹癌的朋友們都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家族病史,換言之,他們的親人都有癌症的遺傳基因。只不過,他的朋友們都比他們的家人晚了至少十年以上才發病。
 
那麼,這些非常重視養生卻又罹癌的人,他們的養生與保健真的都無效或沒有意義嗎?當然不是,事實上,他們的運動與養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換言之,他們的運動與養生都是透過今生現世努力可以改善健康的因緣,然而,他們的宿世惡業太重,以至於仍無法避免惡果報的成熟,但他們都比家人晚了至少十年以上的時間才發病,所以他們的運動與養生都已使他們的果報延後發生成熟,甚至某程度減輕了其嚴重性。
 
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但這裡的「天命」以佛教的角度來看不是指有一個能操控人類禍福的上帝或神明,而是指眾生都是自己善惡業力的繼承者,以業為所緣,以業為親屬,以業為依歸。
 
但,我們還要學習與開發能夠辨識什麼是能改變的部分,什麼又是不能改變的部分,並能區別兩者異同的智慧。

joe21799   Hidden:   2024/3/13 上午 11:39:02 ()

留言作者/內容〈855〉

公告

各位法友平安
 
之前,我家因為短暫1分鐘停電,結果無限分享器壞掉了,請電腦師傅幫我重新安裝一個新的,師傅安裝時發現我的電腦硬碟太小導致速度太慢,於是,我換了一個新硬碟,可又接續發生了一個問題,我收錄佛經譯文的祇樹給孤獨園林的網站所使用的軟體frontpage已經停用了。
 
我並不是理工科系出身,我是法律人,當初架設祇樹給孤獨園林網站時,我完全憑自己摸索,一磚一塊、一點一滴把這座法身舍利塔及園林給建設完成,如今一晃眼已20多年,時光過得好快,我回首這20多年所從事的都是有很意義的功德的善業,使我的五根與五力不斷滋長茁壯。
 
請各位法友不要誤會,我不是要把網站關掉,誠如我上段所言,我本身不是資訊科系出身,所以我得重新學習wordpress軟體,請各位法友給我一點時間,諸法無常,這就是緣起緣滅,我應該隨順因緣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因緣的改變,如果以後我有不太懂如何操作wordpress之處,我會在此請教專業有智的善知識不吝指點迷津,在此先致謝,善哉🙏~善哉🙏~

joe21799   Hidden:   2024/3/12 下午 06:06:37 ()

留言作者/內容〈854〉

不得安樂死/斷食善終??

不得安樂死/斷食善終??

由於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很多的長者動輒八、九十歲,如果身體健康硬朗,那的確是典型福報。但,問題是,如果長者高齡且失智,又甚至失能,的確帶給長期照顧的家屬莫大的經濟、體能與精神壓力,於是乎,前一陣子台灣出現了所謂的「斷食善終」這一個看似很新穎的觀念。

什麼是「斷食善終」?由於高齡化社會下長照悲歌不斷,於是有人倡議安樂死,且聲浪不斷,多年前,台灣雖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也就是病患可透過預立醫療契約,讓自己透過斷食的方式達到善終的目的,但由於使用門檻與標準過高,導致可適用的對象極其有限。

近年衛福部立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畢柳鶯推動「斷食善終」,被視為解決照顧壓力的另一種解套方式,不過卻引發疑似「被善終」的亂象,醫界也對斷食善終表達不滿,認為被過度美化且已經越界。

已有醫師透露,由於不少照顧者握有失智或失能長者全然的照顧權,於是逕自採取斷食善終,但其實已踩法律紅線,且家屬協助斷食,難以透過解剖等方式證實是被善終,恐會醞釀成逆倫弒親的新亂象。

佛陀說,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五陰熾盛是苦。以佛教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斷食善終呢?「斷食善終」一詞不管再如何被美名、包裝及合理化,其實就是安樂死的借屍還魂,換湯不換藥。「安樂死」迄今為止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議題,但不管世間的看法如何,也不論理由聽起來多麼的冠冕堂皇,以佛陀的標準就是殺生!不論出家或在家弟子都一定要建立正見!否則一旦鑄成大錯,尤其是對久病在床的父母施以安樂死,就是五逆重罪,來世必將親赴地獄走一遭,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一劫」身(因為殺父、殺母等五逆重罪必將使造此重大惡業的行為人來世下墮地獄長達一劫的時間),不可不慎!請正見具足,如理思惟,善思!善思!

「安樂死」並不能解決病患的痛苦,病患遇到連醫師都無法解決的問題,自然是他本身的惡業使然。倘若以安樂死逃避,宿業債未了,痛苦與折磨依然糾纏相續到下一世,且只會衍生出更多的苦惱。

有人說不忍見自己的父母或親友長年臥病在床,長期忍受插管及針藥之苦,故以此冠冕堂皇的理由對病人施以安樂死。但請這些人摸著自己的良心,問問自己,究竟是不忍病人痛苦,抑或是忍受不了照顧病人的壓力?

選譯自《摩訶僧祇律》卷第四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四波羅夷法之四(殺戒)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11/5八關齋戒日

1、
http://www.charity.idv.tw/d/d29.htm
2、
http://www.charity.idv.tw/d/d30.htm
3、
http://www.charity.idv.tw/d/d31.htm
4、
http://www.charity.idv.tw/d/d32.htm

joe21799   Hidden:   2024/3/10 下午 01:26:28 ()

留言作者/內容〈853〉

比丘不准拿取珠寶/沙門果經

比丘不准拿取珠寶/沙門果經

本篇經文是綜合《增壹阿含經》第43經及《摩訶僧祇律》第18卷的譯文,與《長阿含經》第27經、巴利語佛經《長部》第2經等諸經文的內容相同。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經文,阿闍世王還是太子的時候,為了篡位,殺害了自己的父親,這是一項天地不容的逆倫惡行,根據佛教的說法,這種惡行業一定會讓當事人在來世墮入無間地獄,沒有商量的餘地。

阿闍世王登基後並不快樂,他非常的後悔,內心飽受罪惡感的啃噬,晝夜不得安寧。他極力尋求慰藉與救贖,卻不得其門而入,最後他經由善友耆婆名醫的引薦,認識了佛陀,如漫漫長夜裡看見了明燈及一線曙光,為他自己找到了生機。

阿闍世王的懺悔雖已減輕了殺父的惡業,但卻無法消滅,來世仍須親赴地獄走上一遭,所幸佛陀已預言當阿闍世王的地獄罪報滅盡時,將轉生至天界,且長達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及畜生,最後一生將轉生為人,出家修成辟支佛(見增壹阿含經)。

阿闍世王初見佛陀所提出的問題是:「這個世上到底有沒有現世報?」,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佛陀在本經中有非常精闢的解答。

另外,因為《沙門果經》的緣起,佛陀也制定了一條比丘戒律:「比丘不得拿取珠寶。」,這一條戒律與「手不捉金銀戒」不同。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43經及《摩訶僧祇律》第18卷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4/3/9農曆正月二十九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d/d122.htm

joe21799   Hidden:   2024/3/9 上午 10:51:19 ()

留言作者/內容〈852〉

競爭勝負虛榮心

不作殘食法欲惱故勸食

本經是綜合《增壹阿含經》及《摩訶僧祇律》的譯文,與雜阿含1138經、別譯雜阿含113經及巴利語佛經《相應部》之《Ovādasuttaṃ》等諸經文的內容相同。

本經的緣起是因目犍連尊者的弟子及阿難尊者的弟子彼此較勁比賽誰懂得經文多,誰誦的經文優勝,結果目犍連的弟子贏不過阿難的弟子,於是出於嫉妒心,故意挖洞陷害阿難的弟子犯「食已離座不得食用殘食」戒,阿難的弟子很生氣,於是發生爭吵。

世尊當眾教訓二人,還說如來的正法從未教人比賽勝負,並因此緣故正式制定戒律:「不得明知其他比丘已吃飽且離座,還故意強勸對方吃食物。」

目犍連尊者的弟子及阿難尊者的弟子之所以競爭比賽,就是「我勝」、「我等」、「我劣」的虛榮心作祟,而這種攀比的虛榮心如果以四聖諦來檢驗,便是緣自於「苦集諦」的「我見」(身見、薩迦耶見),是導致生死輪迴的苦因。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31品第11經及《摩訶僧祇律》之《明單提九十二事法之五》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4/3/3農曆正月二十三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d/d121.htm

joe21799   Hidden:   2024/3/3 下午 01:16:39 ()

留言作者/內容〈851〉

魚目混珠

昨天我在網路上收聽一位應該是中國大陸的一位法師講述《大念住經》,坦白說,我真心覺得這一位法師的翻譯與解釋非常到位正確,但,當我聽到大概是「受念處」或「心念處」的部分時,忽然聽到這位法師加添了一句要聽眾學生在此處修持「上師相應法」,我嚇了一跳,一度以為自己聽錯,但我確認這一位法師確實如是說,之後,我又發現這一位法師還有其他介紹密宗法門的影片。

這使我想起佛陀對摩訶迦葉尊者曾如是說,正法並不會一下子消失在世間,而是當邪法充斥在世間時,有人將正法說成了邪法,又或將邪法說成了正法;或者將正律判為非律,抑或執持邪律為正律。就是這樣魚目混珠、顛倒錯亂的惡業,正法便就此漸漸隱沒在邪法之中。

joe21799   Hidden:   2024/2/25 上午 10:31:44 ()

留言作者/內容〈850〉

供養森林頭陀僧團大陽傘蓋

今年的元宵節,一共有12位對三寶信心清淨堅定的法友(包括我的母親)一起為以戒寶尊者為首的森林頭陀比丘僧團貢獻頭陀大陽傘,之前,我曾詢問尊者可否供養大陽傘給僧團?尊者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不過我提問的時候是在去年的11、12月左右,當時美國的山上大雪紛飛、冰天雪地,供養大陽傘給僧團的時間不對,在彼時對僧團不具實益。
不過,現今已邁入初春時節,我又再次詢問尊者,尊者表示僧團的比丘們非常樂於接受大陽傘,我問尊者需要幾支?尊者表示只需要3支就已足夠,可我寄去4支,多1支給僧團備用,僧團已收到並表示非常歡喜。
為什麼我們要供養僧團頭陀大陽傘呢?因為森林頭陀比丘走入山林中的僻靜無人之處,都會尋覓一處適合禪修的地方,然後在彼處敷妥座具,然後張開大陽傘,在大陽傘的周邊邊緣逢上蚊帳防止蚊蟲干擾禪修,大陽傘除了可遮日曬,亦可擋風遮雨,很多功用,對比森林頭陀丘們在禪修尚有多實質的助益。
以下阿姜曼及其他比丘的圖片就是範例。此外,我們依然維持固定每個月供養蠟燭給僧團的諸比丘,因為森林頭陀比丘僧團的小禪房(kuti)都不接電,都是保持傳統原始的比丘生活,使用蠟燭。
我貼此文目的並不是勸募,請各位不要再詢問我可否加入供養,因為目前的12位法友的人數已經很充足,各位只需隨喜即可功德無量。

joe21799   Hidden:   2024/2/24 下午 07:17:23 ()

共有 1385 / 無限制 條留言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搜尋:

累積人氣:102919


Tovery留言板提供一般大眾免費申請,這個留言板所有的貼文與內容皆與Tovery無直接或間接關係
若您發現這個留言板的使用者非法使用或濫用Tovery的服務,請至 進行檢舉與申訴
© 2024 Tover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