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very留言板| |版主主頁| |版主管理| |免費申請| |功能特色| |虛擬主機|  

祇樹給孤獨園林

歡迎光臨給孤獨園林。 請各位到此一遊的訪客切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也不可觸犯法律,否則後果請自負。 《吉祥經》有云:「適時論法義,此謂真吉祥」。希望大家善用留言板的功能,認真、理性、誠實的探討法義,增長彼此的智慧,此謂功德無量。

因為有瘋狂偏執的愚痴網友在留言板上作亂,因悲憫他(她)的惡行,不使他(她)增加惡業,故而不得已暫時關閉留言板,懇請愛護本網站的法友見諒,並繼續給予支持及鼓勵。

真正修行好的人一定心胸開闊,能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意見與觀點。

我們應該牢記佛陀教導我們應善護自己的身口意,而口業就包含了四種: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現今的網路虛擬世界,大家都使用鍵盤,一樣是口業的呈現。

千萬不要逞一時口(筆)快、口(筆)無遮攔去傷別人,也不要以為躲在網路的虛擬世界就可以用鍵盤恣意去攻擊別人;如果我們放任口(筆)業去傷害別人,就一定會有看不見的小人在某一天從天涯海角的遠方,穿越網路,在今生,或來世,乃至生生世世,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攻擊或誹謗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我們也曾經是別人看不見的小人,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

願大家共勉之。


 

 



新增留言 | 搜尋留言


留言作者/內容〈672〉

《內正思惟經》

《內正思惟經》

本經與《雜阿含經》第259經、巴利語佛經《相應部經》第22及第122經《Sīlavantasuttaṃ》等諸經文的內容一樣。

很多佛教徒都知道欲證得初果的因緣有四個條件,分別是:一、親近善知識;¬二、聽聞正法;三、內正思惟;四、法次法向。問題是,什麼是「內正思惟」?本經文中有非常詳盡的解答,簡單講,就是四聖諦思惟。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34經第1篇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8/29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t/t105.htm

joe21799   Hidden:   2021/8/29 下午 02:30:25 ()

留言作者/內容〈671〉

《僧自恣經》/造偈第一的比丘

《僧自恣經》/造偈第一的比丘

本經與《雜阿含經》第1212經、《別譯雜阿含經》第228經、《中阿含經》第121經、巴利語佛經《相應部》第8、7經《Pavāraṇāsuttaṃ》等諸經文的內容完全相同。

我們或許常看到或聽到佛教的一個專有名詞—「僧自恣」。本經文全篇就是在介紹什麼是「僧自恣」。所謂「僧自恣」是指比丘邀請所有其他的比丘來告誡或指謫自己所犯的戒律或其他任何身口意的過失行為,也就是由兩個比丘彼此倆倆就各自所見、所聞、所疑,坦率地指出對方的過失,以此相互砥礪改正。而今天正好是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了應景,故而特別選譯本經與諸君共享。

最後,本經的結尾有一位鵬耆舍尊者以偈語讚頌佛陀與僧伽,這一位鵬耆舍又名鹿頭尊者,他在出家之前是一位聰明絕頂又多才多藝的婆羅門,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通曉陰陽,能知過去未來,甚至單憑敲擊骨骸便能知悉死者往生何處,可以說是古印度當代的高人(奇人異士)。他又擅長作詩偈,在追隨佛陀出家並證得阿羅漢之後,他曾以優美的詩偈誦出解脫心得,也常以詩偈讚誦三寶,故有僧團中詩人的美譽。也因此,他被佛陀譽為聲聞弟子中造偈第一的比丘。有興趣了解這一位尊者傳奇事蹟的法友可自行參考下方連結的經文:
http://www.charity.idv.tw/b/b9.htm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32經第5篇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8/22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b/b51.htm

joe21799   Hidden:   2021/8/22 下午 03:46:52 ()

留言作者/內容〈670〉

《阿姜曼的修行之道》第九章《鬼道眾生》

《阿姜曼的修行之道》第九章《鬼道眾生》

現在已步入華人傳統民間信仰的鬼月,對於有正見及正信的佛教徒雖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鬼月信仰,但為了應景隨俗,我們在民間信仰的鬼月裡也貼出《阿姜曼的修行之道》第九章《鬼道眾生》。因為《阿姜曼的修行之道》的內容實在非常龐大,較之《阿姜曼正傳》有過之無不及,故而本人在翻譯時可能會挑有趣的單元先跳著翻譯,且因內容尚未經嚴謹校對,故存在諸多瑕疵,懇請讀者包涵見諒,特此告知。

本章節是阿姜曼的優秀弟子之一阿姜措在森林中修行時遇到一大群鬼魂攜家帶眷千里迢迢搬家到泰國的清邁,祂們在途中遇到正在林間修行的阿姜措,於是與阿姜措展開有趣的對話。

http://www.charity.idv.tw/p/p9.htm

joe21799   Hidden:   2021/8/17 下午 01:17:48 ()

留言作者/內容〈669〉

《四流經》

《四流經》

本經與《雜阿含經》576經、《別譯雜阿含經》第161經、巴利語佛經《相應部》第11經第1篇《Nandanasuttaṃ》等諸經文的內容一樣。

佛陀在世的時候,說法的對象並不侷限於人類,其實受惠更多的往往是天神等非人,因為天神的智力與慧根比人類更高,所以祂們也往往比人類更能掌握法義的精髓與功德,也比人類更能品嚐到法味。

本經是佛陀對諸比丘敘述一位天神來聽法的往事,經文中的天神因貪戀天界極樂園的歡樂而被另一位應該是已證初果的天神當頭棒喝,後來這一位被譏笑的天神下凡來到祇樹給孤獨園林參訪佛陀,並在聽聞佛陀的開示之後證得了初果。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31經第9篇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8/15農曆七月初八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t/t103.htm

joe21799   Hidden:   2021/8/15 下午 02:01:06 ()

留言作者/內容〈668〉

《身受心不受經》

《身受心不受經》

本經與《雜阿含經》第107經、巴利語佛經《相應部》第22經第1篇 《Nakulapitusuttaṃ》等諸經文的內容相同。

本經的主角那憂羅公居士因年邁體衰,病痛纏身,非常苦惱,因此特地參訪佛陀尋求開示。然而佛陀僅簡短開示「身受心不受」,便沒有再進一步的說明。那憂羅公居士仍然不解其義,只好另尋舍利弗尊者補充解釋,舍利弗尊者一針見血地道破要做到「身受心不受」必須先從斷除我見起步,因為「身受心不受」是至少三果以上的成就,然而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達到「身受心不受」的地步自當從第一步初果開始,然後一步一腳印地往上爬,其間沒有其他捷徑可循。

「我見」不只是對自己五蘊身心的一種邪見及執取,也包括對他人五蘊身心的常見。比如失智症在當代仍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且目前醫學上沒有解藥可治癒。曾有一篇新聞報導一位醫師的父親罹患失智症,在他的心中父親就像一座山一樣的巨大,可以讓他依靠,可如今竟連基本的加減乘除都不會運算,他無法接受現實與這樣的無常變化,於是強迫他的父親學習,雖然這一位醫師的內心並沒有虐待父親的惡意,但家中的外傭因不忍其老父受折磨而挺身出言阻止。

如果是一位初果的佛弟子,他會怎麼看待罹患失智症的家人或長輩?他會很清楚就算父母過去像座大山一樣的可靠,但那都已經是過去了,他不但已斷除自己五蘊身心的我見,也斷除了對父母的五蘊身心的常見,他的眼睛看到並知道父母的失智不是假的,因此他會隨順因緣的變化坦然面對並接受無常的現實,並謙卑地學習如何照顧失智的長輩。在面對長輩無理取鬧或不可理喻的言行時,他一樣仍會有壓力、難過等情緒,但他跟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會以四念處來觀照這些負面情緒(受)及念想(心)的生與滅,他不會讓自己耽溺在這些負面情緒及念想的泥淖中,也不會去執著它們,因為他深知一切緣起緣滅,無我、無我所。當自己的父母有一天百年之後,一旦他再聽到「子欲養而親不待」之類的話,他都可以坦蕩蕩與心安理得,他不會有任何的內疚、懊悔或罪惡感等掉舉蓋,他不會讓生離死別來擊垮自己而陷入憂鬱,他可以很正常、平靜與喜樂地活下去。

選義自《增壹阿含經》第13經第4篇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8/8農曆七月初一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t/t102.htm

joe21799   Hidden:   2021/8/8 下午 06:32:49 ()

留言作者/內容〈667〉

《阿姜曼的修行之道》―第五章《修行比丘的

《阿姜曼的修行之道》―第五章《修行比丘的事蹟》

本章節因尚未校訂,故而屬於暫譯,僅供參考,如果有瑕疵之處,請多包涵,待日後校訂完成,將重新更新。

又下一個農曆月份即將步入華人民間信仰的鬼月節日,雖然正信佛教並無所謂的鬼月信仰,但隨俗應景,下一次將先PO出第八章的《鬼眾》章節,內容介紹了阿姜曼的優秀上座弟子阿姜措在林間修行時遇到一大群鬼魂搬家的趣事,並與其展開有趣的對話,敬請期待。

因為本書的章節龐大繁多,本人在翻譯時是選擇有趣的章節先跳著翻譯,因此,本人將陸續PO出已先行翻譯好的章節,例如阿姜曼的優秀上座弟子《阿姜措傳奇》,該章節內容龐大繁多,但可獨立出一個章節,在此先行告知諸法友。

http://www.charity.idv.tw/p/p5.htm

joe21799   Hidden:   2021/8/5 下午 03:31:10 ()

留言作者/內容〈666〉

《拍手喻經》

《拍手喻經》

本經是一篇極其珍貴與精彩的經文。佛陀在很多的經文中多以五蘊無常、苦等內容來教導弟子體悟無我、無我所,而佛陀在本經中則是以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為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弟子正觀無常、苦、無我的真諦。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若要發出拍手鼓掌的聲響就勢必要有兩個手掌的存在為前提,然後兩掌再相和合拍掌作為發出拍掌聲的條件因緣。佛陀在本經中就是以拍手鼓掌為譬喻,說明六識的產生必然以六根接觸六塵為其因緣,也就是必須有六根、六塵的存在為前提才會有六識的緣生,有六識之後便接踵有五蘊中的「受」、「想」、「思」(行)等心理精神活動的運作。

而佛陀也在本經中也引導我們觀照六根、六塵、六識三者皆無常、非永恆不變、苦(趨於敗壞)、變異不定,因此這三者本身、在這三者之內、在這三者之外都找不到一個永恆不變的我。

記得多年前有某女弟子問某大乘佛教的法師一個問題,她問:「如果目睹自己的老公與小三通姦在床,請問該如何滅除悲痛、憤怒等煩惱?」,該法師好像如是回答:「妳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結果,該法師的開示引起軒然大波,諸媒體及無數的網友鄉民皆大肆嘲笑、誹謗該法師,當然也拖累了三寶的名聲,造成世人對佛教產生嚴重錯誤的印象,也因此必然加速了正法在世間消失的因緣。

現在,當我們閱讀完本經,也見聞了佛陀的正法開示之後,我們該如何看待那一位女弟子的問題?我們或可循以下的幾種情況來探索:

那一位女弟子的眼睛看到她的老公跟小三通姦在床的畫面絕不是假的,她看到的都是事實,都是真的,然而,她所看到的通姦畫面(眼識)必須有眼睛(眼根)與老公外遇的事實(色塵)為其前提因緣。而如果她是凡夫,就必然有「我見」,那麼她必然有痛苦、悲傷、憤怒的感受產生(五蘊的受蘊),因為她的眼識(對老公外遇的覺知)讓她在腦中、心中不斷地造作(五蘊的想蘊),她的我見會讓她覺得遭受背叛,她覺得自尊及感情均遭受嚴重的打擊(苦受),她的腦子停不下來(造作),苦惱不已;她的我見可能會讓她思索並採取報復的行動,造下新的惡業(五蘊的行蘊),從而感招現世及未來世的新惡果報。

如果她是初果弟子,那麼她的我見必已斷除,她明白她與老公的婚姻只是業力因緣的聚合現象,但緣起緣滅,當下的相聚便已注定了未來的別離,只不過差別在於是哪一種別離的情況。由於她沒有深厚的禪定(止)與觀智(觀)的功夫為基礎,因此她的愛欲與執著並未斷除,所以當她目睹她的老公與小三外遇(眼識),她依然會有痛苦、悲傷、憤怒的感受(五蘊的受蘊),然而她與凡夫不同的地方在於她明白她的老公從來就不屬於她的,任誰也不能真正掌控誰(無我、無我所);此外,她深明業力因緣果報的真實不虛,她懼怕因報復老公與小三的惡業而招來現世及未來的惡果報,因此她不會因一時衝動而造下新的惡業,讓自己的來世下墮三惡道。

如果她是二果弟子,那麼她的「止」與「觀」的功夫便有一定的基礎,因此她當目睹她的老公與小三外遇(眼識),雖然她還是有痛苦、悲傷、憤怒的感受(五蘊的受蘊),但由於她的愛欲、執著已較初果時淡薄非常多,因此她可以比較容易釋懷與放下,她可以活得比凡夫及初果時的她還要更灑脫與自在。
必須一直到她已臻三果的成就,她已斷除五下分結(身見、戒禁取、疑、貪、瞋),這時的她若目睹她的老公與小三外遇(眼識),她便不會再有痛苦、悲傷、憤怒的負面感受與情緒,因為此時的她已可以真正做到「身受心不受」,也就是她的眼睛看到她的老公外遇就只是看到而已,她看到之後便已放下,她不會因此起煩惱,一如《中阿含經》中的《郁伽長者經》,郁伽長者有四名妻妾,當他已臻三果時,他的大老婆早有情夫,於是郁伽長者很瀟灑地將他的大老婆許配給外面的情夫,郁伽長者此舉在當時還嚇壞了大老婆的情夫,讓這個情夫一度懷疑郁伽長者在設甚麼陷阱或圈套要陷害他。

綜上,這名女弟子可能不太容易因某人的一席話或某一篇經文就可以擺脫憂傷,就算能,恐怕也只是治標而不治本,若她想要徹底治癒因目睹老公外遇所帶來的創傷,她必須在心智上施打疫苗,或在受到創傷之後找到正確的處方對症下藥,以此增強她心智精神上的免疫力與抵抗力,她必須先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四聖諦)、法次法向(落實與奉行八正道),勤修正念、正智及止觀,進一步斷除愛欲與執著,才能真正止息憂悲苦惱。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生活無非是對修行的一種試煉的道場,無處不充斥著試題與關卡,即便尊貴如佛陀也並非時時都順風順水,他也曾因宿世殘餘的惡業成熟而必須承受十種不如意的困境,因此我們唯有在平時就具備一定的戰鬥實力(八正道的實修功夫),才能在面臨生命中的考驗來敲門或暴風雨來襲時順利闖關成功。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273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8/1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z/z33.htm

joe21799   Hidden:   2021/8/1 下午 04:23:16 ()

留言作者/內容〈665〉

難陀法經

難陀法經

本經與《別譯雜阿含經》第6經、巴利語《增支部》第8經第9篇《Nandasuttaṃ》等諸經文的內容相同。

難陀尊者是佛陀出家之前同父異母的弟弟,佛陀在很多經文中對他有諸多讚譽,例如佛陀有三十二相好,他有三十相好,他走在路上,因儀表堂堂,一度還被外道誤認是佛陀,因他俊帥出眾,因此佛陀讚他是聲聞弟子中端正第一。

難陀比丘是一位有大福報的尊者,他出家以前集世間的榮華富貴於一身,身居王儲,又有印度的超級大美女孫陀利為妻,可謂羨煞世間的凡夫。佛陀為了將他從愛欲的泥淖中給拔出,曾以神足通帶他去忉利天觀賞美麗絕倫的天女,又帶他遊歷地獄,令其心生恐懼警惕,難陀因此痛下決心,守護六根門,修持四念處,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佛陀因此讚譽他為聲聞弟子中守護根門第一。

本經文因礙於古文的詞彙艱澀,不容易翻譯,尤其經文中有一段:「善男子難陀觀察東方,一心正念,安住觀察;觀察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觀察。如是觀者,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這一段如果望文生義,很容易誤解為難陀比丘以觀察東西南北四方為修行方法,但這樣的翻譯並不符合如來真實意,試問「觀察東西南北四方」怎麼可能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又怎麼可能斷除貪憂煩惱?為此本人特別去比對莊春江老師中譯的巴利語《增支部》第8經第9篇《Nandasuttaṃ》,方才恍然大悟這一段講的就是四念處中的「身身觀念住」,也就是念住四威儀,對自己身體動作的語默動靜、屈伸俯仰、左顧右盼等等都念念分明。

至於經文中所謂「覺諸受起,覺諸受住,覺諸受滅,…..乃至覺諸覺起,覺諸覺住,覺諸覺滅」,自然是分別指四念處的「受受觀念住」、「心心觀念住」、「法法觀念住」,這樣才能跟「善男子難陀觀察東方,一心正念,安住觀察;觀察南、西、北方,亦復如是…」這一段所描述四念處「身身觀念住」相呼應,特此說明在前。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275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7/24農曆六月十五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m/m43.htm

joe21799   Hidden:   2021/7/24 下午 01:12:56 ()

留言作者/內容〈664〉

有關他化自在天魔的釋疑

有關他化自在天魔的釋疑

http://www.charity.idv.tw/heaven/heaven36.htm

joe21799   Hidden:   2021/7/21 下午 07:42:02 ()

留言作者/內容〈663〉

《漂流樹喻經》

《漂流樹喻經》

本經與《增壹阿含經》第43經第3篇、 巴利語佛經《相應部》第35經及第241經《Paṭhamadārukkhandhopamasuttaṃ》等諸經文的內容完全相同。

本經的第一個重點是佛陀以恆河水上漂浮的樹木為譬喻,以此指點比丘修行時應該特別注意的幾個地方。

本經的第二個重點是佛陀告訴我們,如果欲出家修行,就該先把世俗的責任與義務作一個妥善的交代與了斷,因為僧團不是逃避世俗責任的收容所,如果沒有把責任完成便輕率出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那麼就算出了家,依然心有負累,心有罣礙,塵緣未了,心就不可能靜得下來,那麼修行必將徒勞無功,浪費時間而已。這一點可以從《比丘戒》中得知,例如負債未清償者、奴婢未經主人允許者、身居官職未辭官者皆不可出家。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174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7/17農曆六月初八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77.htm

joe21799   Hidden:   2021/7/17 下午 02:46:28 ()

共有 1378 / 無限制 條留言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頁    搜尋:

累積人氣:101830


Tovery留言板提供一般大眾免費申請,這個留言板所有的貼文與內容皆與Tovery無直接或間接關係
若您發現這個留言板的使用者非法使用或濫用Tovery的服務,請至 進行檢舉與申訴
© 2024 Tover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