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very留言板| |版主主頁| |版主管理| |免費申請| |功能特色| |虛擬主機|  

祇樹給孤獨園林

歡迎光臨給孤獨園林。 請各位到此一遊的訪客切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也不可觸犯法律,否則後果請自負。 《吉祥經》有云:「適時論法義,此謂真吉祥」。希望大家善用留言板的功能,認真、理性、誠實的探討法義,增長彼此的智慧,此謂功德無量。

因為有瘋狂偏執的愚痴網友在留言板上作亂,因悲憫他(她)的惡行,不使他(她)增加惡業,故而不得已暫時關閉留言板,懇請愛護本網站的法友見諒,並繼續給予支持及鼓勵。

真正修行好的人一定心胸開闊,能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意見與觀點。

我們應該牢記佛陀教導我們應善護自己的身口意,而口業就包含了四種: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現今的網路虛擬世界,大家都使用鍵盤,一樣是口業的呈現。

千萬不要逞一時口(筆)快、口(筆)無遮攔去傷別人,也不要以為躲在網路的虛擬世界就可以用鍵盤恣意去攻擊別人;如果我們放任口(筆)業去傷害別人,就一定會有看不見的小人在某一天從天涯海角的遠方,穿越網路,在今生,或來世,乃至生生世世,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攻擊或誹謗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我們也曾經是別人看不見的小人,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

願大家共勉之。


 

 



新增留言 | 搜尋留言


留言作者/內容〈639〉

《破宿命論經》

《破宿命論經》

本經與《別譯雜阿含經》第211經及巴利語聖典《相應部》第36經第21篇《Sīvakasuttaṃ》等經文的內容完全相同。

當有人遇到不正當的男女對象,結果變成了小三或小王,外道的宿命論就會鐵口直斷說此人注定當小三或小王,因為他(她)就是有這個小王或小三的命(宿命)。宿命論者或當事人就會以「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樣的話當作自己卸責的藉口。

但真的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嗎?若以佛教的業力因緣果報來看,此人遇到不正當的男女或可能是宿世因緣業力的牽引使然,或許是難以避免的事;然而,此人會不會真的會變成小三或小王,就端看此人有無良心理智,有無慚愧心與同理心,有無持不邪淫戒。關鍵就是佛陀一再教誨我們的「慚」與「愧」二字。

如果,此人欠缺良心理智,沒有慚愧心與同理心,沒有持不邪淫戒,那麼他(她)將搭乘通往地獄的快速列車。

如果,此人厭惡或看不起自己變成小三或小王;如果此人能設想介入別人的家庭必將造成元配的自尊與感情巨大的戕害,如果他(她)有同理心,如果此人深信因果業報,他(她)也害怕及不願意自己未來遭受同樣的傷害報應。那麼,他(她)就會選擇提起正念,斬斷畸戀,守護(六)根門,遠離不正當的對象。於是乎,此人從此以後的命運便發生了轉折,從此他(她)已登上攀往天界的天梯。

再舉一例,多年前有一則新聞,某名人被政府外派國外當外交官,就在此人即將出國的前夕,他的眾好友為他餞別,席間此人多喝了幾杯酒,宴畢此人開車回家,沒想到在半路上遇到警察臨檢,結果準外交官酒駕事件鬧上了社會新聞頭版,外國也表示不歡迎此人駐派,此人因此遭臨門換將,與外交官的身分擦身而過。

如果是外道的宿命論就會說此名人沒有當官的命。

但如果以佛教的業力因緣果報來看,如果此名人有持不飲酒戒,那麼他現在應該還在國外當一名受人尊敬的外交官。

人生本就是一幅盤根錯節的網路地圖,也是錯綜複雜且因果相續的選擇題,是天堂或是地獄,端繫乎人的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正念、正見,這一念就是慚愧心與同理心,而這也是佛教徒修行的意義與關鍵所在。如果人的命運就是外道的宿命論,那麼我們又何必努力讀書及工作,且修行也將失去意義,因為根本就沒有解脫的可能性。因此,佛教的業力從來不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宿命論,而是「此有故彼有」,是「因緣」、是「緣起」,沙門如是說。

佛陀在本經中很清楚地破斥外道宿命論的謬見,並清楚地告訴我們佛陀教法的特質是離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且當循八正道而究竟苦邊際盡。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977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3/28農曆二月十六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71.htm

joe21799   Hidden:   2021/3/28 下午 12:52:34 ()

留言作者/內容〈638〉

真人真事案例分享

真人真事案例分享

很多人不信因果業報的理由不外乎眼見善人無善終,而惡人卻坐享榮貴等不平現象。我們必須承認,古今中外世上的確有很多的爛人,儘管他們平時無惡不做,素行不端,卻仍能升官發財,輝煌騰達,事事如意。既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何以如此?

這個問題,必須貫通「過去」、「現在」、及「未來」等三世,以及從「世上只有聖人及凡人之別,而凡人因為有貪嗔痴,所以並不存在絕對的好人及壞人」等兩個角度來思維,才能粗略的理解。首先,佛教承認有「輪迴」的事實,而導致輪迴的原因是「業力」。所謂的「過去世」並不是單指前一生,而是泛指過去無窮無盡的生生世世。

在漫長的過去生死輪迴中,我們可能曾經是好人,但也可能受到誘惑或刺激而犯錯,不論我們曾經作過什麼好事或壞事,都必將深深的烙印及刻鏤在我們的生命中,無法抹滅,且如影隨形的伴隨著我們輪迴,構成我們的命運。正因為過去世我們好事作一作,壞事也作一作,因此編織出苦樂參半且五味雜陳的人生,至於一生順遂或悲慘多舛者則較為少見。 

也因此,不管是誰,若今生能做大官、賺大錢、享大名,一定是由於他過去世曾做了大善行,而這份善行在他今生已成熟,使他得以順理成章的安享福報。倘若這個有福報的人不懂得珍惜他的福份,也不繼續積極修善培福,反而貪贓枉法,傷害無辜,為非作歹,不善加守護其身口意,由於善惡並不能相抵,所以他很可能因為過去生所累積的善業非常的龐大,大到足可讓他繼續升官,升到他所應得的職位為止;又或者繼續賺大錢,賺到他所應得的財富為止。但也可能在他今生的某個特定時刻,他過去的福報享盡了,這時才會開始體驗他造孽時所應得的惡報。這中間的時間可能歷經幾年、幾十年,又或許到死為止他的惡行都還不會成熟,甚至是到了未來下一生他的福報也可能都還未享盡。

至於他的惡行可能力量太弱,受到過去世的福報所壓制,處於蟄伏的狀態,但不是不報,是時間未到,他做過的壞事就如同一粒生命力強盛且蓄勢待發的種子,雖埋在土中,祇待遇到陽光、雨水、及二氧化碳等適當的「緣」,「惡勢力」便會抬頭,必將發芽,且開花結果。箇中的奧秘,唯有佛能窺知。

同樣的問題早在遠古佛陀時代就已有人提出質疑,佛陀 在《中阿含根本分別品分別大業經》(等同於巴利語聖典《中部》第136經第6篇《 Mahākammavibhaṅgasuttaṃ》)中以芒果的四種成熟快慢情形為例,佛陀對阿難尊者說:「阿難,就好比芒果成熟的快慢有以下四種排列組合,分別是:
一、不熟似熟(芒果未熟,但外表看起來像已熟)。
二、熟似不熟(芒果已熟,但外表看起來未熟)。
三、不熟似不熟(芒果未熟,外表看起來也不熟)。
四、熟似熟(芒果已熟,外表看起來也成熟)
同理,這世上有四種人,他們的業行與業報之間也如同芒果成熟的排列組合有以下四種不同成熟早晚的關係,分別是:
一、無有(果報未成熟)似有(徵兆已出現)。
二、有(果報已成熟)似無有(但未出現徵兆)。
三、無有(果報未成熟)似無有(徵兆亦未出現)。
四、有(果報已成熟)似有(徵兆亦已出現)。」

因此,吾人行善若遇挫折切莫灰心,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辰未到。」。

接下來,我要分享我的朋友跟我敘述的一則因果業報的真人真事案例。我的這位朋友並非佛教徒,因為他經常眼見許多素行不端又囂張跋扈的惡人依然能安享榮華富貴,因此他很質疑因果業報的真實性。

直到後來,他遇見一件非常玄奇的奇幻事件,致使他開始思考因果業報的真實性。

我的朋友的五舅是一個事業非常成功的中小企業家,他的妻子美貌賢淑,一雙兒女也非常聽話孝順且優秀成材,可謂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我朋友的五舅卻生性刻薄寡恩,待人苛刻,平時也不曾做過任何善行,甚至非常不孝,因為我朋友的外婆(也就是朋友五舅的媽媽)臨死前詛咒我朋友的五舅不得好死。據我朋友轉述,好像我朋友的五舅非但未盡為人子女對母親的照顧義務,甚至為爭奪家產而對其母重大虐待。

然而,我朋友的五舅在各方面卻依然順風順水,致使我的朋友不太相信因果業報。

直到有一天,我朋友的五舅生了一場重病,住進知名大醫院,醫生說他必須換肝。而器官移植必須排隊等候,我朋友的五舅因後台夠硬,透過關係而提前進行手術,手術期間因麻醉之故,我朋友五舅一直處於昏迷狀態,直到手術結束轉回普通病房才清醒。

但神奇的事就從這裡展開,我朋友的五舅醒來第一件事並不是呼喚家人的名字,而是大聲問:「ままま在哪裡?我要找ままま!」家人及護理師雖覺得奇怪,但並沒有多問,直到主治醫師來巡房,我朋友的五舅見到醫師第一句話就是問:「捐給我肝臟的人是不是叫ままま?」

醫師一聽當場傻眼,因為根據法律規定,依法對於器官捐贈者的個資必須保密,即便是對器官受贈者也不得透露,然而我朋友的五舅竟然能正確說出肝臟捐贈者的姓名,因此主治醫師既驚又怒,立刻調查究竟是誰洩的密。

經過一番調查,結論是不可能有人洩密,因為連護理師都不可能知道,而且病人手術之後到清醒的這一段期間也不可能有任何管道可接觸肝臟捐贈者的個資,於是這變成了一個懸案。

後來,醫師與家屬便問我朋友的五舅是如何得知器官捐贈者的姓名?我朋友的五舅開始娓娓道來他在昏迷期間夢中所見之事,他說當他昏迷時,身處一片漆黑之中,忽然在黑暗的遠方有一道像鎂光燈的光束照射下來,在光束中有一名年約三十多歲的年輕男子走向他,然後開口操著台語對他自我介紹:「我叫做ままま,我是まま人,我因一場車禍而結束生命,我生前有簽下器官捐贈的同意卡,因此你現在身上的肝臟就是我的。」

這名神秘的年輕男子又說:「你能得到我的肝臟並非偶然,因為我們在前生就曾經結下善緣,在我倆前生的時候,你曾救過我一命,因此在今生你才有這個機緣能得到我的肝臟。而如今我已把我欠你的債給還清了,從現在起我倆已互不相欠,我要走了,望你今後好自為之,再見!」神秘男子說完後便對我朋友的五舅深深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說完便消失不見。

之後,我朋友的五舅便清醒,他一醒來便喊著夢中那個神祕男子的名字,他向主治醫師求證那個夢中神祕男子的年紀、出生地等個資,醫師事後回去查證,證實器官捐贈者果然如我朋友五舅所述,完全吻合。

我朋友的五舅清醒之後,又活了15年,之後因其他緣故而往生。我朋友所說的這一則案例並非虛構瞎掰的奇幻故事,我朋友的五舅為人刻薄寡恩又不孝,也沒做過甚麼好事,卻一生順遂,並非惡有善報,而是因其前生或累世曾積德行善,致使他今生福運高照、事業順遂、妻賢子孝,而他今生的惡行並非不報,待因緣成熟時,必將如向外拋擲的回力鏢一般重重回擊他的五蘊界處。

joe21799   Hidden:   2021/3/20 下午 05:23:17 ()

留言作者/內容〈637〉

《床座經》

《床座經》

本經與巴利語聖典《增支部》第3篇第35經《Hatthakasuttaṃ》的內容完全相同。

    本經是敘述一位富家公子不解為何佛陀在嚴寒的夜晚睡在破陋的草蓆上能依然睡得安穩,佛陀解釋因為他已徹底斷除貪瞋癡三毒,心中完全沒有煩惱,無憂無慮,因此能隨處而安,不像充滿煩惱與心事重重的凡夫,即便睡在華麗柔軟的大床之上,卻仍被壓力、恐懼、貪欲、憤怒與憂慮煩心之事所擾而失眠。

    類似的內容亦可見諸以下兩篇經文:

    在《雜阿含經》第561經(等同巴利語聖典《相應部》第51經《Uṇṇābhabrāhmaṇasuttaṃ》)中記載,有一位外道修士問阿難尊者為什麼要跟隨佛陀出家?阿難尊者回答:「為了一個『斷』字。」,也就是「斷」貪愛(貪瞋癡)煩惱。

    在《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三十卷中記載,阿那律尊者的髮小拔提王,出家之前身分尊貴顯赫,享盡人世間的榮華富貴,他出家之後斷盡煩惱,修證阿羅漢果。他曾因解脫之樂太妙不可言,因此情不自禁說出「太快樂了!」這樣的話,沒想到被人聽到而遭人誤會他仍眷戀紅塵五欲之樂,於是佛陀請他當眾說出自己的解脫心得,他說以前他貴為王子的時候,住在極華麗的皇宮裡,有眾多侍衛與軍隊的多重保護,但他的內心仍未真正平安與快樂,總是擔心有刺客與政敵會暗殺他,只要一聽到風吹草動,便杯弓蛇影、膽顫心驚。而如今他已成為阿羅漢,獨自一人在樹下靜修,已徹底捨棄一切的貪愛執著,坦坦蕩蕩,無憂無慮,因此他才會忍不住說出「太快樂了!」這樣的讚嘆。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28品第3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3/13農曆二月初一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t/t98.htm

joe21799   Hidden:   2021/3/13 下午 02:30:45 ()

留言作者/內容〈636〉

論「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外道的宿命論與佛教的業力因緣果報究竟有何不同?―論「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當算命說你命中注定如何如何時,是否就一定應驗算命師的鐵口直斷?我不談長篇大論,僅就幾個我們生活周遭容易遇到的小例子來區別外道的宿命論與佛教的業力有何不同。

當有人遇到不正當的男女對象,結果變成了小三或小王,外道的宿命論就會鐵口直斷說此人注定當小三或小王,因為他(她)就是有這個小王或小三的命(宿命)。宿命論者或當事人就會以「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樣的話當作自己卸責的藉口。

但真的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嗎?若以佛教的業力因緣果報來看,此人遇到不正當的男女對固然是因緣業力的牽引使然,的確是不可避免的事;然而,此人會不會真的變成小三或小王,就端看此人有無良心理智,有無慚愧心與同理心,有無持不邪淫戒。關鍵就是佛陀一再教誨我們的「慚」與「愧」二字。

如果,此人欠缺良心理智,沒有慚愧心與同理心,沒有持不邪淫戒,那麼他(她)將搭乘通往地獄的快速列車。

如果,此人厭惡或看不起自己變成小三或小王;如果此人能設想介入別人的家庭必將造成元配的自尊與感情巨大的戕害,如果他(她)有同理心,如果此人深信因果業報,他(她)也不願意自己未來遭受同樣的傷害。那麼,他(她)會選擇提起正念,斬斷畸戀,守護(六)根門,遠離不正當的對象。於是乎,此人從此以後的命運便發生了轉折,從此他(她)已登上攀往天界的天梯。

再舉一例,多年前有一則新聞,某名人被政府外派國外當外交官,就在此人即將出國的前夕,他的眾好友為他餞別,席間此人多喝了幾杯酒,宴畢此人開車回家,沒想到在半路上遇到警察臨檢,結果準外交官酒駕事件鬧上了社會新聞頭版,外國也表示不歡迎此人駐派,此人因此遭臨門換將,與外交官的身分擦身而過。

如果是外道的宿命論就會說此名人沒有當官的命。

但如果以佛教的業力因緣果報來看,如果此名人有持不飲酒戒,那麼他現在應該還在國外當一名受人尊敬的外交官。

人生就是一幅盤根錯節的網路地圖,也是錯綜複雜且因果相續的選擇題,是天堂或是地獄,端繫乎人的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正念、正見,這一念就是慚愧心與同理心,而這也是佛教徒修行的意義與關鍵所在。

「業」,不論其為「善」、「惡」或「不善不惡」,會產生結果的不是只有緣自於「貪」和「瞋」這兩種條件,「愚痴」同樣也是使「業」產生「業果」的條件之一【出自巴利增支部經】。除非貪、瞋、痴已永盡無餘且已取證無餘涅槃,否則即便是阿羅漢、辟支佛、甚至佛陀本人,只要餘蘊未了,宿世惡業一旦成熟,依然受報,不論肯定也好、否定也罷,皆無法避免。此非天授、非魔授、非梵授、亦非佛授,乃生滅、緣起定律之故,正如同太陽從東起,由西落一般不可逆轉。世尊教導我們奉行五戒十善,就是建立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同理心」的精神上(參見雜阿含經1044篇可資參照),藉此修正既有的行為模式,說話的方式,以及觀念、思想、思考邏輯,不再重蹈覆轍,終止歷史重演,廣結善緣,改變未來的命運。因此,佛教的業力從來不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宿命論,而是「此有故彼有」,是「因緣」、是「緣起」,沙門如是說。

joe21799   Hidden:   2021/3/10 下午 06:52:07 ()

留言作者/內容〈635〉

感恩僧團無上福田的殊勝與護佑🙏

感恩僧團無上福田的殊勝與護佑🙏
我媽在大醫院住院將近10天。這10天,經歷了非常多辛苦的經歷,我將單元系列與大家分享如下:
一、 感染篇:
(一) 之前,因我媽不斷咳嗽,於是我帶我媽去附近的耳鼻喉科診所看醫師,第一位醫師開藥給我媽服用之後咳嗽症狀雖有所緩解,但仍有痰,且痰呈咖啡色。
(二) 因咳痰症狀仍持續不斷,幾天之後,我又帶我媽回診所看另一位醫師,醫師開藥之後,不但沒好轉,反而咳得更嚴重,我覺得苗頭不對,於是替她掛大醫院的胸腔科門診檢查。
(三) 2021/2/23,我帶我媽去大醫院胸腔科檢查,照了X光之後,醫師發現肺部有白點,於是當下轉急診。
二、 急診及加護病房篇:
(一) 我們一進急診,立即進內科急救中心。醫師說我媽血氧量過低,很危險,於是替她掛正壓呼吸器面罩。
(二) 緊接著,醫師發出病危通知,並問了我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他問我如果我媽情況危急,願不願意接受插管?我當下腦筋一片空白,無法立即回答,醫師見我為難,給我時間考慮。
(三) 後來,我媽血氧量回復,於是醫師讓我媽到留觀區C區接受觀察,在那待了一晚,隔日又送回急救中心,因為發現我媽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達75%,正常值應該在40%以下,於是又送回急救中心。
(四) 當時,醫院還給我們做COVID-19檢測,結果當然是陰性的。
(五) 接著,我媽住進急診加護病房,我在病房外留守一晚。
(六)在急診室期間,看盡許多急診人生故事。總之,不外乎病人與家屬跟醫護人員吵架、家屬與家屬之間吵架、家屬與病人吵架,再不然就家屬像幽靈一樣坐在一旁,只顧看手機,完全不理會病人等等排列組合。
三、 住院篇:
(一) 加護病房之後,我媽情況穩定,轉進普通病房。
(二) 我媽在醫院住院七天(不包括急診的三天),這七天,她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好轉,氧氣用量由原本最高的15逐漸調降至1。
(三) 我家外傭與我大哥都非常辛苦,因我媽每晚非常固定從11點~凌晨4點都會大吵大鬧,吵著要拿掉氧氣面罩及回家,所以我家外傭根本無法好好睡覺。
(四) 我大哥住新店,每天都要花1個半小時的車程趕在醫院會客時間(中午11點~12點)來看我媽,他的身體不太好,事情又多,還要趕來看我媽,住院費用也由他負擔,真的非常辛苦。
四、 出院篇:
因為我媽用氧量已降至1,且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指數也降至50%,醫師評估我媽情況穩定,屬於慢性病,因此准許我媽出院。
五、 貴人篇:
我媽這一次住院,可謂在鬼門關前走一遭。這使我更深深體會佛陀強調「福」的重要性,當我們遇到危難時,最需要貴人伸出援手。如果我們沒有福,在遇到危難時,就會呼天不應、叫地不靈,滿天 神佛誰都幫不了忙。我媽是一個有福之人,因為從我們踏進急診第一步開始,就頻頻遇到貴人,在此公開感謝如下:
(一) 急診貴人:
1、 在內科急救中心時,因我守在我媽身邊,我一直盯著儀器上血氧的指數。有一位非常年輕的男醫師很關照我們,我沒有去問他我媽病情,他都會主動跟我解釋很多東西,包括他認為血氧濃度太低是因我媽肺部的痰過多所致,他非常鼓勵我媽自己把痰給吐出來。
2、 當我媽轉進急診加護病房時,有一位非常資深、有27年經驗的楊護理師見我非常焦急,便上前關切,並非常仔細為我解釋插管的意義及後續效應。我覺得這是一個人生的大課題,聽了楊護理師非常詳盡的解析,讓我認真思考甚麼是「善終」,並且也有了自己的答案。當我們轉進普通病房時,楊護理師還來探病,並傳授我一些簡易的居家護理常識,楊護理師應該對中醫頗有心得,她教會我一些穴道按摩的原理。
(二) 住院貴人:
1、 感染科王主任與我媽非常有緣,他們的醫療團隊對我們非常照顧。
2、 病房的每一位護理師對我媽都非常親切,她們都非常喜歡我家外傭,因我家外傭非常聰明,能分擔她們非常多護理工作。
六、結論:
我媽媽這一次的住院經歷,雖然有驚無險、平安過關,但卻使我更深深體會佛陀強調「福」的重要性,當我們遇到危難時,最需要貴人伸出援手。如果我們沒有福,在遇到危難時,就會呼天不應、叫地不靈,滿天神佛誰都幫不了忙。
很早以前我便起心動念想供養僧團頭陀傘,但因台灣沒有商家販賣,我花了一段時間才在網路上看到中國深圳有店家賣適合比丘使用的頭陀傘。
在我媽生病住院之前,我寫信並寄照片詢問戒寶尊者是否願接受我雨傘的供養?尊者回信說他們很樂意接受我對僧團的雨傘供養,於是我趕緊下單訂購,收到雨傘之後便以快捷寄給僧團。
就在我供養僧團雨傘之後,恰巧不幸遇上我媽媽因感染肺炎住院,而且病情相當嚴重,醫院都已發出病危通知,可謂已一腳踏進鬼門關。我趕緊寫信告知尊者此事,並祈請願以此供養僧團雨傘之功德,請護佑我母親能平安過關並迅速痊癒康復。尊者也回信代表僧團祝願我母親早日康復出院,並安享健康、平安、長壽與快樂。
當我將供養僧團雨傘的善舉告知我母親,讓她自己牢記在心,果然,從我媽媽踏進大醫院急診的第一步開始,就頻頻遇到貴人,雖然有傳聞大醫院醫師比較勢利,如果沒有背景或特權,比較會受到冷落。然而我們沒有背景,也沒靠關係,可我完全沒有感到任何被冷落的不快,相反的只有感到溫暖與貼心的照護,還有我對醫護人員滿心的感謝。後來我跟人提起這件事,有人跟我說這就是一般人說的「醫師緣、主人福」。醫師與病人之間講的就是一個「緣」字,有一位已退休的資深護理師跟我說她曾幫人介紹醫師,結果病人與家屬卻跟那醫師的關係搞到非常惡劣,可是她卻覺得那位醫師是一位很好的醫師。
最後,謹以佛陀的偈語向三寶與辛苦的醫護人員表達由衷的感謝:
無病第一利,涅槃第一樂;
諸道八正道,住安穩甘露。
~~~~~
福非火所燒,風亦不能碎;
福非水所爛,能浮持世間。
福能與王賊,勇猛相抗敵,
不為人非人,之所來侵奪。
善哉🙏~善哉🙏~善哉🙏
 

joe21799   Hidden:   2021/3/9 上午 11:57:15 ()

留言作者/內容〈634〉

《禪定功德經》

《禪定功德經》

本篇是我在14年前翻譯的經文,如今重新修訂並讀來,仍倍感法喜充滿。

本經與《雜阿含經》第1330經、《別譯雜阿含經》第329經、《小部/優陀那經》第34經《Yakkhapahārasuttaṃ》等諸經文的內容完全相同。

佛陀所教授的八正道裡有一項叫做「正定」,佛陀很重視禪定的功用,禪定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本篇經文是佛陀解釋禪定的力量可保護修行人免於被火燒、刀杖砍殺、大水淹沒等災難的傷害。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四十五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8/5/11八關齋戒日
修訂於西元2021/2/26元宵節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t/t8.htm

joe21799   Hidden:   2021/2/26 下午 08:03:40 ()

留言作者/內容〈633〉

《獅子吼經》

《獅子吼經》

本經是我在8年前翻譯的經文,如今重新修訂並閱讀,仍如醍醐灌頂、暮鼓晨鐘。

本經與《增壹阿含經》第37經及巴利語聖典《增支部》第9經第11篇《Sīhanādasuttaṃ》的內容完全相同。

獅子是萬獸之王,是勇敢的象徵,後人常把佛陀及其聖弟子們比喻成獅子,是因為佛陀及聖弟子們都是無所畏懼的聖人。

本經是敘述有比丘誣控舍利弗尊者對他不禮貌,世尊就把舍利弗尊者給找來,讓他當眾作獅子吼,說明自己不凡的成就與清白。 而舍利弗尊者則當眾表示自己曾修持四念處,因四念處自護護他的功德,致使心如大地、火、掃帚、抹布、瓶子等等,絕不可能做出冒犯或傷害他人的言行,對於他人的汙衊、冒犯、無禮、誣告等等惡行也都不為所動,無恚無諍,心量極廣甚大。

選譯自《中阿含第24經/師子吼經》(舍利弗相應品)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4/1/30大年除夕夜八關齋戒日
修訂於西元2021/2/14農曆大年初三

http://www.charity.idv.tw/n/n36.htm

joe21799   Hidden:   2021/2/14 下午 01:37:02 ()

留言作者/內容〈632〉

《正智正念經》

《正智正念經》

這一篇是我在17年前翻譯的經文,如今重新修訂並閱讀,仍備感法喜,猶如醍醐灌頂、暮鼓晨鐘。

本篇經文與巴利語聖典《相應部》第47經及第2經《Satisuttaṃ》等經文的內容完全相同。

本篇經文是佛教四念處的心法,也就是「正智」(正知)、「正念」與「四如意足」(四正勤)。

在《阿姜曼正傳》中也清楚記載了阿姜曼的修行方法就是佛陀所教授的「正念」(Mindfulness)與「正智」(Wisdom)。

什麼是「正智」(正知)?簡單講,就是當六根觸及外六境而緣生六識時,心中當下客觀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知道外六境,而不陷入、耽溺於境界中,也就是警覺自己的心不要隨外境轉。

什麼是「正念」?「念」就是不忘記,也就是當六根觸及外六境的當下,心念安住在自己的「身」、「受」、「心」、「法」,也就是四念處。

佛陀在本經同時教導我們應以「四如意足」(四正勤、正精進),精勤方便地修持「正知」與「正念」。

我們用一則佛經中的實例來說明。巴利語聖典《自說經》之《毘舍佉經》中如是記載,被佛陀譽為在家女弟子中「布施第一」的毘舍佉,有一次帶一些珍貴的禮物到鴦伽國,準備送給她的親戚。沒想到她一到邊界城門時,城門的守衛見她有錢,竟獅子大開口向她強索一筆高額的關稅。
毘舍佉雖在年僅七歲時便已證初果,但瞋心尚未徹底斷除,這件事令毘舍佉非常的生氣與不舒服,於是她向當地的國王波斯匿王告發與檢舉,但不巧波斯匿王因有更重要的政務而未予處理。
毘舍佉很想平息心中的憤怒,於是她去拜見佛陀,尋求佛陀的開導。佛陀得知經過以後便簡單說了以下的偈語:
心隨境轉皆是苦,
心能轉境才是樂。
世人皆被俗事煩,
難得逃脫此束縛。

佛陀就是在提醒毘舍佉,她被貪官索賄這件事已成過去,緣起緣滅,已生已滅,但她卻仍記掛這件事,她並沒有讓曾被索賄這件事過去,她的「意根」與「被索賄」的記憶(法塵),兩者間都被瞋念給束縛綑綁住了,她陷溺與執著在自己被索賄這件事(外境),她忘失了正念,所以「心隨境轉皆是苦」。

佛陀提醒毘舍佉「心能轉境才是樂」,就是本經中應以「四如意足」精勤方便修持「正知」與「正念」。

正知就是在知道、覺知的當下,不陷溺外在境界之中;正念是在覺知的當下,念住在身受心法等四個面向。如此,便能調伏世間貪憂(貪瞋)。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六二二篇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二○○四年九月十九日八關齋戒日
修訂於西元2021/2/1

http://www.charity.idv.tw/m/m40.htm

joe21799   Hidden:   2021/2/1 下午 01:55:46 ()

留言作者/內容〈631〉

《七處善觀經》

《七處善觀經》

本經與巴利語聖典《相應部》第22經與第57經《Sattaṭṭhānasuttaṃ》等經文的內容完全相同。
本經可謂正法中精華的精華,核心中的核心,重中之重,也可以說是正法中的內功心法。

佛教徒在禪修時都知道要內觀,但如何內觀呢?內觀不是要我們在大腦中去思考、判斷與推理,也不是對佛學知識概念的分析與記憶,而是對五蘊及六根的一種當下的直觀,去如實客觀地了知與體悟。而佛教的內觀有一定的方法與步驟可循,佛陀在本經中已清楚地教導我們「七處善觀」與「三種觀義」。

甚麼是「七處善觀」?這裡的「善」指的是「善巧」、「熟練」的意思,即從五蘊身心及其集、滅、道、味、患、離等七個角度去熟稔如實地觀照、了知與體悟其實相與本質。

更重要的一點,「七處善觀」中對五蘊身心及其集、滅、道的內觀,其實就是四聖諦內觀邏輯的具體實踐,換言之,如實正觀五蘊身心的無常、苦、無我及變易的本質,也就是苦聖諦;如實正觀五蘊身心的集起,也就是苦集聖諦;如實正觀五蘊身心的苦滅,也就是苦滅聖諦;滅除對五蘊身心的執取,就是苦滅道跡聖諦。

甚麼是「三種觀義」?也就是在「陰」、「界」、「入」等三個角度去如實觀察箇中法義,本經中的「陰」、「界」、「入」相當於巴利語經文的「界」、「處」、「緣起」等三個面向。

甚麼是「陰」、「界」、「入」?「陰」就是五陰或五蘊,「界」就是指六根、六塵、六識等合稱的十八界,「界」就是「差別、分界、種類」的意思,所謂的「十八界」就是指: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等十八界;另外,也有人將這裡的「界」解釋成地、水、火、風、空、識等「六界」。最後,本經中的「入」是指「六入處」。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42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1/1/27庚子年十二月十五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m/m39.htm

joe21799   Hidden:   2021/1/27 下午 05:13:40 ()

留言作者/內容〈630〉

佛陀的最後一位弟子

佛陀的最後一位弟子

這一篇是我在9年前翻譯的經文,如今重拾讀來,仍倍覺法喜充滿,如暮鼓晨鐘。

本經與巴利與聖典《長部》之《大般涅槃經》(《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的內容完全相同。

本經是世尊在入滅前收了一位最後的弟子,並對他說:「在所有的教法或教義中,若無八聖道者,就必然無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須跋!正因為佛法中有八聖道之故,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並說道:「若諸比丘皆能奉行八正道並守護諸根,則此世間就一定會有阿羅漢的存在。」

這個世上目前還有沒有阿羅漢?佛陀在本經中已經說得很清楚,只要還有比丘肯奉行八正道,這個世上就一定還有四雙八輩的佛教聖人,就一定有已臻解脫的阿羅漢。

而現今雖是末法時期,但仍有八正道,且有奉行八正道的比丘,所以仍有阿羅漢的存在,只是相較於佛陀時代的正法時期,已為數不多,甚至是鳳毛麟角。

選譯自《長阿含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十月七日星期日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o/o35.htm

joe21799   Hidden:   2021/1/23 下午 12:33:15 ()

共有 1385 / 無限制 條留言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頁    搜尋:

累積人氣:102894


Tovery留言板提供一般大眾免費申請,這個留言板所有的貼文與內容皆與Tovery無直接或間接關係
若您發現這個留言板的使用者非法使用或濫用Tovery的服務,請至 進行檢舉與申訴
© 2024 Tover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