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very留言板| |版主主頁| |版主管理| |免費申請| |功能特色| |虛擬主機|  

祇樹給孤獨園林

歡迎光臨給孤獨園林。 請各位到此一遊的訪客切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也不可觸犯法律,否則後果請自負。 《吉祥經》有云:「適時論法義,此謂真吉祥」。希望大家善用留言板的功能,認真、理性、誠實的探討法義,增長彼此的智慧,此謂功德無量。

因為有瘋狂偏執的愚痴網友在留言板上作亂,因悲憫他(她)的惡行,不使他(她)增加惡業,故而不得已暫時關閉留言板,懇請愛護本網站的法友見諒,並繼續給予支持及鼓勵。

真正修行好的人一定心胸開闊,能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意見與觀點。

我們應該牢記佛陀教導我們應善護自己的身口意,而口業就包含了四種: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現今的網路虛擬世界,大家都使用鍵盤,一樣是口業的呈現。

千萬不要逞一時口(筆)快、口(筆)無遮攔去傷別人,也不要以為躲在網路的虛擬世界就可以用鍵盤恣意去攻擊別人;如果我們放任口(筆)業去傷害別人,就一定會有看不見的小人在某一天從天涯海角的遠方,穿越網路,在今生,或來世,乃至生生世世,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攻擊或誹謗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我們也曾經是別人看不見的小人,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

願大家共勉之。


 

 



新增留言 | 搜尋留言


留言作者/內容〈752〉

「三武一宗」的滅佛運動

「三武一宗」的滅佛運動

深覺這一集影片的內容很有意義,對於身為佛教的我深具啟示意義。

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武一宗」的滅佛運動,但,重點是,歷史上的「三武一宗」所滅的真的是佛教嗎?這才是關鍵與重點所在。

根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所載,佛教在「三武一宗」的時代背景因緣腐敗不堪,廟產經濟龐大,僧人多不守戒律,普遍充斥著僧不僧、俗不俗的光怪陸離的亂象,出家人可以飲酒、畜養女婢,穢亂佛門清淨聖地,此外,僧人還享有諸多特權,出家人的生活過得比黎明百姓還要優渥富足,反觀國庫赤字嚴重,造成社會嚴重的相對剝奪感,也嚴重挑戰了皇權的威信,換言之,當時的佛教在「三武一宗」的眼裡儼然就是一頭肥羊與肉瘤,不宰這頭肥羊要宰誰呢?不拔掉這塊肉瘤,那要找誰開刀呢?

「三武一宗」的手段或許偏激,但當時的佛教也咎由自取,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真正的佛教正法在中國從未真正的流行過。

有人說「三武一宗」滅佛之後下場一個比一個悽慘,並咒罵這就是「三武一宗」滅佛的現世報。但誠如主持人所言,我們都不是佛,無法斷言「三武一宗」的下場是否與滅佛之間存在著因緣果報的關係,但我們或許可以反觀中國歷史上那些大興佛教迎佛骨的皇帝似乎也都不得善終。
佛教在中國與當時的政治牽扯太深,有太多盤根錯節、治絲益棼的利益牽扯,也因此當時的佛教演變成了有心人獲取利益的工具。

我借用主持人在視頻結束前最後的結語,如今後世末法的人們耽溺於金銀和利益來贖罪積德,卻早忘了或不關心(不感興趣)佛陀最初的核心正法--四聖諦、十二因緣、四念處、八正道、乃至三十七菩提分,這不啻是對佛陀的一種褻瀆嗎?我們究竟信仰的是佛陀的正法?還是魔王波旬的邪法?

這,值得所有有正見與清淨信心的佛教徒好好的深思🙏🏻

https://youtu.be/_gSZmwQwwPI

joe21799   Hidden:   2022/10/26 上午 08:11:37 ()

留言作者/內容〈751〉

睡眠經

睡眠經

本經是一篇非常有趣與感人的經文。在遠古佛陀時代,大多比丘都樂居山林獨自靜修,如同近代的泰國聖僧阿姜曼與阿姜措,這些森林頭陀比丘在他們一生的出家生涯中,與人類的互動很少,反而互動最多的是天龍八部等超自然的非人眾生。

本經中的這一位森林頭陀比丘也是一樣,這位頭陀比丘的身體不好,然而在地居天神的督促下發起勇猛心精進修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地居天神在感動之餘也發願終生護持這位比丘的健康。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346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10/24農曆九月二十九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91.htm

joe21799   Hidden:   2022/10/24 下午 12:23:20 ()

留言作者/內容〈750〉

由仙人墮處論淫欲障道

由仙人墮處論淫欲障道

佛陀成就無上正真之道後,首次善說《初轉法輪經》與《無我相經》並首度憍陳如等五比丘的地方就是古印度的鹿野苑,此處亦為古印度自古以來仙人聚集與說法之處,故又名仙人論處或仙人住處。

此外,相傳遠古時代曾有五百名具足五大神通的仙人施展神足通,以肉身在天空中隨心自在飛行,但半途中這些神通廣大的仙人因見國王的美麗婇女的美色及其美妙誘人的異性歌聲,因此緣生出愛染欲心,故而喪失神通,於是這些法力高強的仙人紛紛從虛空中墜落於此處,故此處又名仙人墮處。

因為神通是由禪定所緣生,而入禪定(色界定或安止定)的因緣前提必須離欲、惡不善法,也就是應當遠離五蓋,而淫欲就屬於五蓋中的貪慾蓋,是欲、惡不善法,與四禪八定不相應,因此,五通仙人因貪戀美色及其異性的歌聲而心中緣生出淫念,自會干擾定境,使深厚的禪定退失,因此緣故而失去神通。

由此可知,佛陀說:「淫慾障道」這句話是真實語,是正見,不論有沒有佛陀出現在這個世間,都是真理。

善哉🙏🏻~善哉🙏🏻~善哉🙏🏻

joe21799   Hidden:   2022/10/23 下午 02:29:40 ()

留言作者/內容〈749〉

山 神 經

山 神 經

    本經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經文,經中的比丘都是奉行頭陀行的森林比丘,然而這些比丘當中有三位住持因力倡砍伐林木興建寺院,結果造成土質鬆軟,大雨一下,土石崩壞,河水的堤壩潰堤,這三名住持被大水給沖走且淹死了。

    可能有人會質疑山中的山神既然眼見河水氾濫造成土石流,卻為何袖手旁觀不趕緊前去用神通搭救這三名住持?我想可能的因緣有二:一是這三名住持的宿世惡業已經成熟,就算佛陀也救不了他們,更何況是山神?;二是佛陀有制定比丘不應在山林中砍伐大樹建築寺院道場,而這三名住持明擺著沒有遵守佛陀的戒律,所以龍天護法善神自然也不會保護那些不守戒律的人。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351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10/18農曆九月二十三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90.htm

joe21799   Hidden:   2022/10/18 下午 01:15:45 ()

留言作者/內容〈748〉

布施的動機與心態

布施的動機與心態

本經是一篇非常重要且有趣的經文。

據說,比丘有三種瓦盆,第一種是應盆,是用來吃飯的;第二種是藥盆,是用來吃藥的;第三種是澡盆,是用來洗澡的。而經中舍利弗的弟子只有一個吃藥用的瓦盆,因此還必須向在家人乞討其他的瓦盆。

本經舍利弗尊者開示說,就算一廂情願布施給對方沒有實益的物資,但只要出於誠懇,也有功德福報,那更何況是出於誠摯之心布施給對方非常有實際幫助的物資,那麼今生與來世的功德福報將更不可思議。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357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10/10農曆九月十五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89.htm

joe21799   Hidden:   2022/10/10 下午 02:41:58 ()

留言作者/內容〈747〉

癡求欲明為愛

2022年10月4日傍晚6點,我去小七買東西,碰見店口旁一對年輕男女正在談判,只見女子拉著男子的手聲嘶力竭哭問為什麼有別的女人?而男子則叼著根菸,冷漠又鄙夷地看著女子,一副薄倖郎的嘴臉,但他就是不回話,似乎默認了一切,又更像是根本都懶得去解釋。

我心裡對女子OS說「放手吧!面對現實吧!那個男的擺明已經不愛妳了,妳看他連解釋都懶得解釋,正眼都不瞧妳一眼,好歹給自己留點尊嚴吧!」

或許是我學佛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滿腦子都是緣起緣滅的觀念,在我看來那個男的與女子的緣分也就到這兒了,應該是已經走不下去了。我若是女子的父母、家人或好友,看見女子這般作賤自己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轉意的卑屈,我想我的心裡應該也會很難過與不捨。

有相聚就註定有分離,那個女子與男友相遇之初便已註定有一天一定要分離,只不過差別在於時間的早晚與在甚麼樣的因緣下分離而已。

女子不如好好想想遇見男子之前不也活得好好的?何苦為一個與自己沒血緣關係的薄情郎要死要活?
我主觀猜想,女子與男子交往的那一段過程縱有甜蜜,但多半苦多樂少,因為很明顯女子的付出與在意男子的程度遠遠大於男子對女子,甚至殘酷地說也許男子根本從沒愛過女子。

既然如此,現在男子把目標轉向另一個女子,不就等於女子成功抓了交替,讓另一個女子代替她的位子去受苦?早一點離開這個渣男豈不等於解脫?而且是值得慶賀的大喜事一樁?在我看來女子被男子拋棄,我反倒要大大恭賀女子一番呢。

佛陀在《雜阿含經》第334經中說:「不正思惟有因、有緣、有縛,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謂:緣於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彼癡者是無明,癡求欲名為愛,愛所作名為業。」

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有因、有緣、有黏著綑綁而緣生出不正思惟,那是甚麼樣的因、甚麼樣的緣、甚麼樣的黏著綑綁造就了不正思惟呢?因為緣於眼根看見了外塵的美(女或男)色而緣生出不正思惟,又因不正思惟而接續緣生出「癡」,所謂的「癡」就是「無明」,而「癡求欲」就叫做「愛」,因「愛」的衝動而造作諸善惡業。

誠如世尊所云,苦與煩惱都是自己招來的,女子的六根因貪戀男子的六塵而緣生出不正思惟,也就是「常」、「樂」、「我」、「淨」等顛倒邪見,錯認男子是自己的財產或所有物(我所),縱然她宣示主權四處警告別的女人別想來搶她的男友,可一旦因緣發生變化,就算沒有別的女子介入,男子依然也會移情別戀變心,而女子妄想抓住男子的人與心,妄想天長地久,就是癡心妄想,就是癡求欲,就是無明。於是乎,女子有可能因「愛」的衝動而做出各種傻事,或者傷害男子,或者傷害自己,最後親者痛、仇者快。唉~不累嗎??

如果女子不肯斷捨離對男子的執著與執念,就注定要為情所苦,所以關鍵還是得看女子是否願意覺醒,是否願意奮力爬出情執的泥淖。

問題是女子該如何慧斬情絲(癡求欲)的纏繞綑綁呢?佛陀教導我們這世上有一把鋒利無比的慧劍,它的名字就叫做四念處、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總稱之為正法,唯有正法才能慧劍斬情絲,還女子一個「喜」、「輕安」、「樂」、「定」與「涅槃解脫安樂」。

joe21799   Hidden:   2022/10/5 下午 07:55:59 ()

留言作者/內容〈746〉

森林頭陀比丘/糞掃衣

森林頭陀比丘/糞掃衣

古印度佛陀時代,很多比丘都遠離人群,獨自前往森林或山丘的僻靜之處獨居靜修,而森林中有很多天龍八部的非人居住,祂們大多恭敬三寶,護持正法,是佛教的護法神。

近代泰國聖僧阿姜曼與阿姜措都曾說過,當他們住在森林中的時候便遇過很多不可思議的超自然現象,有地居天神(如山神、樹神)、龍神、四天王天的乾沓婆或飛天女神、鬼魂等等等,祂們大多與森林頭陀比丘的互動良好,樂於守護、照顧並供養頭陀比丘的起居。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359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10/3農曆九月初八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88.htm

joe21799   Hidden:   2022/10/3 下午 12:12:02 ()

留言作者/內容〈745〉

比丘不捨惡邪見戒

比丘不捨惡邪見戒

本經的內容是佛陀為諸比丘制定「不捨惡邪見罪」戒律的緣起,與《中阿含經》第54卷第200經、巴利語佛經《中部》〈譬喻法品3〉第22經蛇喻經等諸經文的內容完全相同。

欲臻「初禪」,首要因緣須做到「離欲、惡不善法」,甚麼是「欲、惡不善法」?指的就是十惡、五蓋,而淫欲就是五蓋中的貪欲蓋,所以行淫欲、不離五欲而修禪,就是「修慘」,想要達到色界定,猶如緣木求魚。

從本條戒律可知,凡有比丘主張「雙修」是佛法者,便可知此比丘乃惡知識,因為此比丘已犯比丘戒,此人非佛教沙門。

選譯自《摩訶僧祇律》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9/25農曆九月初一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d/d114.htm

joe21799   Hidden:   2022/9/25 上午 11:41:55 ()

留言作者/內容〈744〉

比丘不得惡口罵人

比丘不得惡口罵人

本篇經文的主旨是佛陀為比丘制定戒律:「比丘不得惡口傷人!」。佛陀在本篇經文中教誡我們,說話的時候都應當說善語,不應當說惡語,否則最終會自己傷害到自己。就連畜生被罵,都尚且覺得丟臉,又何況是人類呢?

選譯自《四分律》第十一卷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9/18農曆八月二十三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d/d113.htm

joe21799   Hidden:   2022/9/18 下午 02:43:15 ()

留言作者/內容〈743〉

頭陀經

頭陀經

本經與《雜阿含經》第1141經、《增壹阿含經》第12品第6經、巴利語佛經《相應部》第16、第5經等諸經文的內容相同。

我曾看過有網友說森林頭陀比丘是「野僧」,言語文字間盡透露出輕蔑不屑的態度,按照佛陀在本篇經文中的開示,此等愚痴的惡語口業已等於是毀謗蔑視佛陀,對於這樣的人,不管他們是出家人或在家人,我都不會尊重他們,也不承認他們是佛教徒。

選譯自《別譯雜阿含經》第116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9/10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布薩八關齋戒日

http://www.charity.idv.tw/1/a187.htm

joe21799   Hidden:   2022/9/10 下午 02:09:39 ()

共有 1335 / 無限制 條留言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搜尋:

累積人氣:96922


Tovery留言板提供一般大眾免費申請,這個留言板所有的貼文與內容皆與Tovery無直接或間接關係
若您發現這個留言板的使用者非法使用或濫用Tovery的服務,請至 進行檢舉與申訴
© 2023 Tovery.net.